动态新闻:
全国商标受理、先做人后做事,态度决定一切!成都厚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代理服务:商标业务、专利业务、公司登记注册、版权登记、条形码业务等。欢迎垂询咨询热线:18008077028、13980977703、02866621633、02861301386我们竭诚为您服务
当前日期: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新闻

黑龙江走不出的“高配低能”怪圈

发布时间:2016-08-15   浏览次数:1008

    黑龙江走不出的“高配低能”怪圈

 

    根据黑龙江省工商联的调查报告,该省发展民营制造业的“配置”极高:高于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的民间投资增速、一流的科研力量、扎实的工业基础、得天独厚的丰富物产以及人才战略的实施和大量政策的支持等。可以说,按照这样的“配置”,黑龙江民营制造业发展在国内领先应顺理成章。然而调查显示,实力不够强、运行效益不高、规模体量均较小是黑龙江省民营制造业的现状。随着黑龙江省投资环境改善,不断有新的利好政策出台,“配置”越堆越高,却依旧难以改变该省民营制造业“低能”的现实。为此,黑龙江省工商联继续深入调研。

 

    调查显示,全省初级加工产品产能总量过剩,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产品匮乏。虽然科研实力雄厚,科研投入逐年增加,但是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不足、产品升级迟缓。目前购买和模仿仍然是制造业民营企业技术来源的主渠道。而一些高技术、高附加值、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产业化速度缓慢,难以形成生产规模。

 

    另一方面,人才战略的实施效果开始体现,人才结构逐步优化,但相对于企业明显存在人才素质急需提升,人才流失严重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。由于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偏远,经济发展相对滞后,和发达省份相比较,劳动力在待遇、保障、发展前景等方面存在差距,很多优秀毕业生、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被流向国内其他地区。

 

   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,也成为发展瓶颈。黑龙江省金融业总体规模较小,资本市场发展较慢,制造业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,银行出于降低风险考虑,对民营企业贷款设置门槛高、抵押率低,造成企业融资难。全省银行贷款余额1.6万亿元,投向工业的只有2000亿元,仅占12.3%。且大部分民营企业反映贷款贵,不仅贷款难而且都按照基准利率上浮的最高值计算,综合利率达15%左右,这已经高于许多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率。而贷款到期办理倒贷时间长成本高,也是较突出的问题。

 

    此外,虽然新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,但一些关键部分还不够深入,企业生产成本较高、各种税费负担较重。调查显示,近几年生产要素成本上涨过快,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,而企业生产成本仍相对较高。例如土地使用税,某集团企业每平方米占地每年收费12元,而其设在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子公司该费用仅为每平方米1.5-6元。

 

    期待“量身打造”政策出台

 

    日前,黑龙江省工商联形成调研报告,分别向全国工商联和黑龙江省政协提出相关建议,提出用政策红利“托举”东北地区民营制造业。

 

    在向国家层面的建议中,黑龙江省工商联提出,应给予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民营企业基金支持。建议结合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》,中央财政出资,与黑龙江省级工业投资基金、市级工业引导基金形成三级工业基金联动机制,扶持壮大一批符合黑龙江产业特色和发展方向、科技含量高、发展前景好的制造业龙头企业或企业集群。

 

    同时,黑龙江省工商联也提出了国家支持黑龙江科技项目和研究平台建设、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的具体建议。建议国家支持建设一批重大科技研制项目和试验研究平台,促进黑龙江科技成果转化,不断推动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,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。并参考国家西部开发“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、加强人才培训力度”等措施,给予黑龙江省人才政策,增强黑龙江对各层次人才的吸引力。

 

    在对省内层面的建议中,黑龙江省工商联提出,要加快制造业民营企业体制机制创新,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,优化企业股权结构,建立规范的企业用人选人制度,提高法人治理水平。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,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,促进民营企业与国企合作。此外,还要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,打破企业和高校、科研机构的界限,建立跨界创新联盟,加快科技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

 

    在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上,黑龙江省工商联提出,政府部门要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,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各层次人才,要制定成体系的针对关键技术人才、中高端技术研发人才、熟练技术工人等不同层次人才的政策,帮助企业留住适合企业发展的长期骨干。

 

    为了解决融资难问题,黑龙江省工商联提出政府部门还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,探索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产融结合互为支撑的金融环境。

 

    据了解,黑龙江省工商联将这些建议随调研报告递交给全国工商联的同时,还提交给了黑龙江省政协。许多民营制造业企业也表示,期待为黑龙江“量身打造”的政策尽快出台。